相信绝大多数家长跟我一样,没有和语障儿相处的经验,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语障儿相处时,怎么让他们知道我们也很关心他们的“声音”呢?
语障儿最可怜的地方是无论在家在学校,因为他们的“无声”,很容易让人忽略他们的存在,忽略他们的心情,忽略他们的感受,忽略他们的需要,甚至是忽略他们的回答。
以前我就常犯一个错误,我会问我的孩子要不要吃什么东西,问完后其实没等到他回答我,我就性急的帮他决定要吃什么。在外面当有人问他叫什么名字,我总会很快的就替孩子回答。
在跟孩子玩的时候,我总是说我们来玩这个我们来玩那个,为什么不让孩子说他要玩什么,好像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等他回答一样。事实上是我根本就没有给孩子讲话的机会。
鉴于之前的经验教训,后来,我从孩子的心理上与他沟通,尽量给孩子机会将无声胜过有声,了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。
以下这些建议,希望能够帮助家中有语障儿的家长,希望你们和孩子之间有更好的互动,更好的沟通。
厘清观念,语障治疗的最重要目的是教孩子与人沟通,而不单只是开口讲话而已。
沟通,可以用语言、用眼神、用肢体动作、用纸笔,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让语障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绪,我们要重视这些“无声”的语言,当你这么改变自己后,对孩子是一种更大的鼓励,他们会更有兴趣与人沟通,当然也就可以刺激他们开口说话的动机,因为他们会了解语言是最快也最清楚的沟通方法。

仔细的慢慢的听清楚孩子在跟你讲什么。
我发现只要仔细看着正在讲话的孩子,你会惊讶的听到他们说出一些你不相信的字。例如我的孩子班上有一个重度脑性麻痹儿,在我到班上第三次的时候,我就听到他跟我说:“毛毛的妈妈”,我好高兴的回答他:“对呀,我是啊,你好吗?”,站在这个孩子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的母亲问我,刚刚他在跟我说话吗?
我很惊讶她问我这问题,我以为他讲的很清楚。之后也有很多其他家长会问我:你怎么听得懂他们在讲什么?我想,可能是我习惯了听我的孩子说话吧,没什么诀窍,就是仔细慢慢的听,再加一点想象力。
当语障儿跟你讲话时,把他们讲的话用自然的口气再重复一遍,目的之一是发出正确的字音,之二是在需要的时候帮他们完成句型。
例如孩子说“妈妈买面包我吃”,那么你就重复一遍“妈妈买面包给我吃”,注意哦,我们只是帮忙说出完整句型,不是要纠正孩子的错误,所以重复后不要要求孩子跟着讲一遍,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跟你讲一遍。这在我们的心态上要调适好,否则孩子受到太多挫折,以后就更不爱讲话了。
给孩子时间回答问题,别怕他们会讲不出来或讲得不好,也别怕别人会听不懂,真的听不懂的时候我们再帮忙也不迟。
别让孩子觉得只要他开口了就是你要训练他语言的时候。有时候跟他一起从嘴巴里胡乱弄出点声音,咕噜咕噜哇哇哇,多有乐趣,这也是口腔运动之一呀。
他们要做什么?有时候我跟孩子一起坐着看电视,他起身要走开,我认为需要训练他的专注力,所以会把他抓回来,通常这时候他的反应会有点激烈。
有一次我决定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,他走开我也没拦他,只见他打开冰箱拿出苹果汁。照平常的话,我会告诉他现在不是喝果汁的时间,但这次我想知道他"到底"要怎样。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,他拿苹果汁过来,又走回去拿了两个杯子,倒了两杯的果汁,摇摇晃晃的要拿一杯给我。之后呢?他自己拿一杯果汁,又坐回我身边,跟我一起看电视。
我很后悔我没抓住情境教他类似的沟通技巧,他只好用最基本的肢体动作来做他想做的事——跟妈妈边喝果汁边看电视。所以我建议大家,仔细观察孩子到底要做什么,不要用我们的思想来判断孩子想说什么。
不要说太多“废话”。对语障儿讲话用字要清楚、讲话要多讲重点、要借情境来讲。我相信你一定听过别人给你这样的建议“多跟他们讲话呀,拼命讲一直讲啊,多多给小孩刺激呀”,有一位妈妈跟我说她使用这种方法整天碎碎念,讲到自己都受不了,怀疑到底有没有效。
我说她讲太多了,对有语言障碍的孩子来说,她讲的话有三分之二以上成了废话,所谓废话就是讲了浪费了没益处的话。
跟语障儿讲话,绝对要借着情境来讲,而且要记住眼到心到这句话。例如孩子想喝牛奶,眼睛看着牛奶,表示他现在满脑子就是牛奶、喝牛奶,这时候我们就跟孩子讲“牛奶、喝牛奶”。等孩子的语言比较强了以后,我们再增加更多的用字,例如“喝牛奶、拿杯子喝牛奶”,逐步增加词汇。
希望大家都能多多注意孩子,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观察,这些原来无声的孩子终究会有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