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孩子的干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而孩子对词语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。在孩子刚开始学习时,教学目标是孩子能够建立起声音、典型实物或图片之间的联系即可,又或是孩子可以通过某一种特征来表示事物。

比如,孩子会用“喵喵”表示猫,但实际上猫除了会“喵喵”叫外,还有其他的属性,像猫是动物、猫有四条腿、猫喜欢吃鱼等等,而这些属性或概念都是在基本特征建立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。所以对于孩子的词语理解与表达训练,我们可以先从“加深孩子对已习得词语的理解”开始入手。

在此基础上,我们就可以加强孩子对词语的深层理解。比如通过描述完整的句子向孩子提问,让孩子用词语来回答。提问时我们可以采用描述事物特征的方式提问,像猫有四条腿,狗有几条腿?猫会“喵喵”叫,狗会怎么叫?等等,也可以采用分类的方式提问,像美丽、好看、丑陋等词中哪些词的意思相同?猫和狗都属于什么?等等。

除此之外,我们还可以采用例举的方式让孩子接着说,如蜡笔都有哪些颜色?红色、黄色、绿色……然后让孩子接下去说其他的颜色。

接着则是帮助孩子建立语义网络,其主要目的是将新学的词与已习得的词汇概念进行比较,比较其相同与不同的一种认知加工过程,帮助孩子学习新词汇,并巩固孩子已经习得的词汇。而在具体实施时,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步骤进行:
1、我们和孩子一起想以某个词为中心的相关词汇,并制作成词卡;
2、根据词语的语义将词卡分类;
3、依据词语之间的关系画出语义网络图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