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正确回答问题,并善于发问
有些孩子回答问题常是所答非所问,问他“苍蝇、蝴蝶、蜜蜂有什么一样?”他却回答“苍蝇、黑色,蝴蝶白的,蜜蜂也黑色。”
这样的孩子他也不会发问,很少动脑思索一些问题。
好问是孩子语言发展中的突出特点,应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,善于提出问题。
问,就是观察,就是思考。好问的孩子多数是兴趣广泛、好奇。
问,是智能发展的表现。
成人要正确对待孩子一连串地发问,应该鼓励,启发诱导,有问必答,答而正确,不该嫌麻烦,敷衍了事,更不能横眉冷对去刺伤孩子。
成人耐心地解答,是对孩子的尊重、鼓励,是发展求知欲的动力。
培养孩子的讲述能力
5-6岁的孩子,非常喜欢给别人讲故事,但讲起来东拉西扯,没个主题,没有条理,信口开河。
应该鼓励爱讲的兴趣,培养会讲的能力,学会按指定主题中心讲述。
要说得清楚,就得看得明白,所以要引导他们观察,在观察基础上,发展讲述能力。
为孩子们创设良好条件,激起观察的浓厚兴趣,引起对新鲜事物的敏感。
比如观察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,找出特征,发现规律。让孩子们观察春色,学会描述美丽的春天。夏天、秋天、冬天也各有特色。
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,并学会用不同词表达不同事物。
父母要不断提出问题,引发思维
比如看蚕时,可问“蚕没有手,怎么能把皮脱下来呢?”孩子经过细心看,便惊奇地回答:“我看见了,蚕脱皮是从头上一节一节地脱,脱一节,身体向前拱一下,再脱一节,又拱一下,皮就脱下来了。”
让孩子们看看,很多答案就自动找到了,而且能进行生动的描述。
问题提得有趣,具有诱发性,孩子的思路也就打开了,在问题启发下,引起探究,学会讲述。
教会孩子按一定线索进行讲述
成人的引导非常重要,教会孩子按一定线索进行讲述,教会掌握层次,把握要点。
首先要说明故事发生的地点、时间、环境,然后再描述人物角色和具体活动。
讲述动物时,要从外形的头开始,逐步说到尾部。讲述人物时要交待是男是女,是老是少。
通过孩子自己讲述的实践,逐步掌握叙述的方法、语法结构和语言的艺术。孩子讲述能力的训练可为入学后的作文打下良好基础。
总之,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,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,要把训练说话能力的工作贯串于学习、游戏、劳动及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,通过多种活动途径发展听、说能力。